早期期刊

● 学生会主办--《南洋周刊》、《交大月刊》等简介

  1919年,本校学生组织和发行了“五四”运动期间学生界最早的刊物《南洋日刊》和《劳动界》,同年7月两刊合并,名为《南洋周刊》。1921年9月,成立南洋周刊社。南洋周刊社分总务、经济、编辑、广告、营业、出版6个部,总务部设干事5人,中、西文书记各1人。同年10月8日,出版了第1期(每周六出版)。1922年,《南洋周刊》改由学生会主办,3月4日出版第12期。12月,周刊社改选。   1927年"四一二"事件后停刊,改由校方出版,定为校刊。1923年,第3卷出版。1928年,校刊社召开会议,将《南洋》改为《交大半月刊》,卷、期仍继续。同年4月15日出版第12卷第1期。内容包括议论、学术、文艺、校闻、杂文等;1934年后,刊物名又改为《交大学生》。
  《南洋周刊》伴随着"五四“运动而出版发行。栏目有:言论、社会状况、劳动界、记事、时评、思潮、随感录等。学生们在刊物上评议国内外时政,探讨救亡之路,文章中洋溢着青年们热烈的爱国情怀,宣传社会上流行的各种“主义”,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反帝反军阀的文章,宣传爱国救国的思想,使《南洋周刊》在当时成为极有影响的舆论阵地。1923年,孙中山先生还在该刊第2卷1、2期亲笔题名“南洋”,由此可见它的政治倾向。1919年至1927年,刊物先后在27个城市、地区设有代办所,1921年后,周刊的发行量,逐年有所增加,最多时达每期1800份,不仅在国内发行,还发行到国外。
  《交大月刊》是交大学生会1929年4月创办的杂志,它由学生会创办的《南洋周刊》(1919.7)、《交通大学月刊》(1922)和《交大半月刊》(1928.4)等刊物演变发展而来。其中《交通大学月刊》是1921年京、唐、沪三校合并之后,由沪校学生会组织三校学生合出的一份刊物。
  《交大月刊》栏目包括:论著、工程、纯粹科学、交通、经济、文艺、校闻、专载等。所载文章绝大多数为科技论文,学术性较高。如:创刊号中除沪校校长叶恭绰等人文章外,尚有唐校副主任茅以升、唐校教授陈茂康用英文发表的论著。第2卷第1期所载《火山、风力、与潮汐之利用》、《太阳热力之利用》、《内燃机之润滑》、《铁路路线问题》、《交通与经济之相互关系》等;第2卷第2期所载《直流电之输送》、《中国给水工程概况》、《桥梁材料概况》、《航空之预测》、《对于国民失业问题会议之感想及希望》等,均属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文章,刊物的学术性的确很高。